石佛是指谁(ldquo 石佛 rdquo 是什么意思)

发布时间:2023-07-29 00:50:27 编辑: 来源:
导读 关于石佛是指谁,ldquo 石佛 rdquo 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很多朋友还不知道,今天小六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1...

关于石佛是指谁,ldquo 石佛 rdquo 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很多朋友还不知道,今天小六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
1、没有骂人的意思~nba中的邓肯,围棋中的李昌镐都是石佛~下面是是否的来历~佛菩萨的造像,不是依照人像塑造的,而是依照《佛说造像度量经》,将佛的三十二相、八十种好,很明确的显示出来。

2、相好是果报,而果报是从修因上来的,让你一看到相好,就要想到一定要修好因,才会有好果报。

3、此意义很深! 佛门供养佛像,一般都是一佛二菩萨。

4、 这一尊佛代表真如「本性」,菩萨代表从「性」起「用」。

5、本性是空、是体,起用是有。

6、体、相、用;「体」是空寂的,从「体」能够现「相」,现「相」就有作用。

7、菩萨代表「相」、代表「用」佛代表「本体」。

8、若供养的是西方三圣,三幅都是阿弥陀佛,没有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。

9、《无量寿经》上讲得很清楚,阿弥陀佛四十八愿里,也说得很明白,西方世界人的容貌、身相完全与阿弥陀佛一样。

10、 所以,当中自然是阿弥陀佛,两边是观世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。

11、「阿弥陀佛」是梵语音译,意思是「无量觉」;也就是三皈依所说的「觉而不迷」。

12、 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, 都能觉而不迷,这就是阿弥陀佛,这是从名号的意义总说。

13、从经典上细说,《无量寿经》自始至终就是说明阿弥陀佛觉而不迷的形象。

14、我们见到阿弥陀佛的形象,就要想到阿弥陀佛种种不可思议的功德智慧,要发心向他学习。

15、所以见到这尊像,听到这个名号,就要想起《无量寿经》、《阿弥陀经》与《观无量寿佛经》,所讲的理论、道理与修学方法。

16、修学的方法,就是日常生活的方法,工作的方法,处事待人接物的方法, 以佛的标准向佛学习, 修正我们错误的想法、看法、作法、说法,学得像阿弥陀佛一样,这是学佛。

17、若是看到阿弥陀佛,他是他,我是我,互不相乾,那就错了。

18、 左边是观世音菩萨,观世音菩萨代表慈悲,代表乐于助人,见到众生有苦难,立刻就伸出援手,所以我们称赞观世音菩萨「千手千眼」。

19、千手千眼是比喻,并不是真的有一千只手、一千只眼,这是赞叹精明能乾之人是「双手万能」所谓是眼到、手到,只要他看到了,帮助的手立刻就到达,取这个意思。

20、 观世音菩萨也有三部经,按顺序来说,第一部是在《华严经》里,善财童子参访观世音菩萨,五十三参的「第七回向」,观世音菩萨代表第七回向菩萨。

21、这里面有自己修行的方法,和度化众生的方法,说得很圆满。

22、第二部在《楞严经》里,《楞严经》共有十卷,第六卷「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」。

23、这一部经里,观世音菩萨主要是说明,他如何修行证果,很值得我们学习。

24、这些原理原则,无论我们修学哪个法门都用得上。

25、第三部在《法华经》里,「观世音菩萨普门品」,这一品流通得最广。

26、《普门品》里所说的内容,是观世音菩萨如何去帮助一切苦难的大众,也就是观世音菩萨教化众生,帮助众生的原理原则、方法及效果。

27、这三部经,被称之为「观音三经」,都是附属于大经之中,并非独立的。

28、所以,我们念这句「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」,就要想到这三部典籍里,所讲的理论、方法与境界。

29、 右边是大势至菩萨,大势至菩萨代表智慧,唯有智慧才是最大的势力, 所以称为「大势至」;最大的势力就是高度圆满的智慧。

30、大势至菩萨的经典,也不是独立的,是附属在《楞严经》里,称为「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」。

31、经文不长,只有两百四十四个字,比《般若心经》还短;《般若心经》有两百六十个字。

32、虽然经文很短,其义理展开,无有穷尽,广大深远。

33、印光大师将这一章经文,收在净土四经之后,成为「净土五经」,净土经论就非常圆满。

34、这一章可说是净土宗的心经,比《般若心经》义趣还要深广。

35、《般若心经》是六百卷大般若的核心、精华,而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》,不仅是净土的心经,也是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,讲经三百余会的核心。

36、不仅是世尊一代时教的中心,实在讲也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,说无量无边法门的核心。

37、 佛菩萨形像是在提醒我们,若我们对于经论不熟悉,见到佛菩萨形像,想不起经中的教诲,那就得不到好处。

38、所以听到佛菩萨名号,看到佛菩萨形像,就想到佛菩萨的教诲,依教奉行,这就是佛菩萨开我们自性的光明。

39、阿弥陀佛启发我们无量觉,觉而不迷;观音菩萨启发我们自性的大慈大悲。

40、慈悲是好,但是要有理智,若没有理智,是感情的慈悲,不但不好,反而有害。

41、佛家常讲:「慈悲为本,方便为门」,但又有一句话说:「慈悲多祸害,方便出下流」。

42、这是说明慈悲若是感情的,就容易出祸害;方便要是感情的, 就会堕落。

43、 所以,慈悲与方便,一定要建立在高度智慧的基础上,绝对不是感情用事。

44、 听到佛菩萨的名号,见到佛菩萨的形像,就要想到佛菩萨教导我们的原理原则,生活、工作、处事待人接物的方法,依照这个方法去学习,会得到殊胜的果报,这岂不是佛菩萨天天在开启我们的自性光明?。

本文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免责声明:本文由用户上传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

热点推荐

精选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