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汉语成语锱铢必较详细解释】“锱铢必较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用来形容人在对待小事或微小利益时非常计较、不肯让步。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常用于批评那些过于精明、斤斤计较的人。
一、成语释义
词语 | 含义 |
锱 | 古代极小的重量单位,一锱等于六铢。 |
铢 | 古代重量单位,一两为二十四铢。 |
必较 | 一定要计较。 |
整体意思: 指对极小的利益或细节也十分计较,形容人非常吝啬或过分挑剔。
二、成语出处
该成语最早见于《荀子·儒效》:“不以物挫志。”后来在历代文献中被广泛使用,如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中有类似表达,但“锱铢必较”作为固定搭配则多见于后世文学作品和现代汉语中。
三、用法与示例
使用场景 | 示例句子 |
批评他人过于计较 | 他这个人锱铢必较,连几块钱都不愿意借给别人。 |
描述人性格特点 | 她从小就养成锱铢必较的习惯,做事非常谨慎。 |
用于商业或财务领域 | 这家公司在账目上锱铢必较,确保每一笔支出都精确无误。 |
四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类型 | 成语 |
近义词 | 精打细算、斤斤计较、小气吝啬 |
反义词 | 大方宽容、慷慨大方、豁达大度 |
五、注意事项
- “锱铢必较”通常带有贬义,用于批评别人过于计较。
- 在正式场合中应谨慎使用,避免冒犯他人。
- 也可用于自我提醒,保持适度的节俭与理性。
六、总结
“锱铢必较”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,强调了在面对微小利益时的极度计较态度。它不仅反映了一个人的性格特征,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中的某些价值观。理解并恰当使用这一成语,有助于我们在交流中更准确地表达情感与态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