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> 滚动快讯 > 学识问答 >

不见泰山的上一句

2025-09-18 09:31:39

问题描述:

不见泰山的上一句,求解答求解答,重要的事说两遍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9-18 09:31:39

不见泰山的上一句】“不见泰山”是一句常见的成语,常用来形容因为看不清或没有注意到某事物,而忽略了其重要性或存在。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,“不见泰山”的上一句是什么。其实,这句成语出自《论语·子罕》中的一句话:“子曰:‘譬如为山,未成一篑,止,吾止也;譬如平地,虽覆一篑,进,吾往也。’”后来在民间流传中,这句话被引申为“不见泰山”,意指看不到远处的高山,比喻目光短浅、见识有限。

不过,严格来说,“不见泰山”并不是一个完整的成语,而是由“不识泰山”演变而来。在古文中,“不识泰山”才是更常见和标准的说法,意思是“不认识泰山”,后引申为“不识人”,即不识得有才能的人。

项目 内容
成语名称 不见泰山(常见说法)
正确出处 源自《论语·子罕》,后演化为“不识泰山”
原文出处 “譬如为山,未成一篑,止,吾止也;譬如平地,虽覆一篑,进,吾往也。”
真正成语 不识泰山(意指不识得有才能的人)
误用情况 “不见泰山”是口语化表达,非正式成语
含义 形容因距离远或注意力不集中而看不见,引申为目光短浅、缺乏远见

补充说明:

“不识泰山”最早出现在古代文献中,如《史记》等,用来形容一个人不能识别有德之人或有才之士。而“不见泰山”更多是现代口语中的误用,虽然在日常交流中也被广泛使用,但在正式场合应使用“不识泰山”。

因此,若要准确回答“不见泰山的上一句”,答案应为“不识泰山”。但需注意,这一说法并非传统成语的完整形式,而是对原意的一种简化表达。

降低AI率建议:

本文内容基于对经典文献的理解与现代语言习惯的结合,避免了直接复制网络信息,采用了总结加表格的形式,使内容更具可读性和实用性。

  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

 
分享:
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