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唇亡齿寒是什么意思唇亡齿寒成语的典故】“唇亡齿寒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来比喻双方关系密切,利害相关,一方受损,另一方也会受到影响。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历史典故,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。
一、成语释义
词语 | 含义 |
唇 | 指嘴唇,象征外围的保护者 |
亡 | 消失、失去 |
齿 | 牙齿,象征内部的核心部分 |
寒 | 冷,引申为受到伤害或威胁 |
整体含义:
嘴唇没有了,牙齿就会感到寒冷。比喻事物之间相互依存,关系密切,一旦一方受损,另一方也会受到影响。
二、成语出处与典故
“唇亡齿寒”最早出自《左传·僖公五年》:
> “晋献公以假道伐虢,荀息曰:‘虢,虞之表也。虢亡,虞必从之。’公曰:‘吾享其地,而取其人。’荀息曰:‘……唇亡齿寒,其言岂不验乎?’”
故事背景:
春秋时期,晋国想攻打虢国,但必须经过虞国。晋国大夫荀息建议用厚礼贿赂虞国,借道进攻虢国。虞国国君贪图利益,答应了。结果,晋国灭掉虢国后,回头就灭掉了虞国。荀息说:“唇亡齿寒”,意思是虢国是虞国的屏障,虢国灭亡,虞国也就难保了。
寓意:
这个故事说明了国家之间的关系紧密相连,互相依赖。如果一个国家被侵略或灭亡,另一个国家也会受到牵连,甚至自身难保。
三、成语用法与现代应用
场景 | 应用示例 |
国际关系 | 两国关系密切,若一国遭受打击,另一国也会受影响,正如“唇亡齿寒”。 |
企业合作 | 两家公司合作紧密,若其中一家倒闭,另一家也会受到冲击。 |
家庭关系 | 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扶持,一人有难,其他人也会受到影响。 |
四、总结
“唇亡齿寒”不仅是一个生动形象的成语,更是一种深刻的哲理表达。它提醒人们在面对复杂关系时,要重视彼此的依存与关联,避免因一时之利而忽视长远的后果。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含义 | 一方受损,另一方也会受牵连 |
出处 | 《左传·僖公五年》 |
典故背景 | 晋国借道攻虢,灭虢后灭虞 |
现代应用 | 国际关系、企业合作、家庭关系等 |
核心思想 | 强调关系密切,利害相关 |
通过了解“唇亡齿寒”的含义与典故,我们不仅能更好地掌握这一成语的用法,也能从中领悟到人与人、国与国之间相互依存的道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