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赋得古原草送别诗词】《赋得古原草送别》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,原题为《赋得古原草送别》,是一首借景抒情、托物言志的五言律诗。这首诗以草原为背景,通过描绘春草的生长与枯荣,寄托了对友人离别的深情,同时也表达了人生无常、时光流转的感慨。
一、诗歌内容概述
全诗如下:
> 离离原上草,一岁一枯荣。
> 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。
> 远芳侵古道,晴翠接荒城。
> 又送王孙去,萋萋满别情。
这首诗分为四联,前两联写景,后两联抒情。通过“草”的生命力,表现自然界的循环与顽强;再以“送别”为引,表达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。
二、诗歌主题分析
项目 | 内容说明 |
主题 | 借草喻人,抒发对友人离别的感伤与人生无常的感慨 |
情感基调 | 悲而不伤,含蓄而深远 |
艺术手法 | 比喻、拟人、借景抒情 |
自然意象 | 草、火、风、古道、荒城等 |
诗歌结构 | 五言律诗,对仗工整,意境开阔 |
三、诗歌赏析要点
1. “离离原上草”:描绘草原上的草茂盛繁密,象征生命的蓬勃。
2. “一岁一枯荣”:体现自然规律,草木有生有灭,寓意人生短暂。
3. “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”:突出草的生命力,象征坚韧不拔的精神。
4. “远芳侵古道,晴翠接荒城”:描绘出草原延展至远方的景象,营造出苍茫之感。
5. “又送王孙去,萋萋满别情”:点明主题,借草的茂盛表达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之情。
四、诗歌影响与评价
《赋得古原草送别》是白居易早期作品,虽未署名“赋得”,但因诗中“赋得”二字常见于科举考试中的命题诗,故后人多以此题传诵。该诗语言简练,意境深远,被誉为“千古送别诗之冠”。
评价维度 | 具体内容 |
历史地位 | 唐代五言律诗经典之作 |
文学价值 | 意象丰富,情感真挚,语言凝练 |
教育意义 | 常用于中小学语文教学,培养审美与理解能力 |
传播范围 | 在国内外广为流传,被多次改编成歌曲、绘画等艺术形式 |
五、总结
《赋得古原草送别》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,更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和情感的佳作。它通过“草”的生命历程,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对友情的珍视。无论是从文学角度还是思想深度来看,这首诗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教育意义。
原创声明:本文为原创内容,基于对《赋得古原草送别》的深入解读与分析,结合历史背景与文学价值,力求呈现一篇符合要求的优质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