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兼容并包意思及其造句】“兼容并包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一种开放、包容的态度或政策。它强调在思想、文化、制度等方面能够容纳不同的观点、风格和体系,不排斥异己,鼓励多元共存。该词最早由蔡元培先生提出,用以描述北京大学在学术研究上的办学理念,后广泛应用于政治、教育、文化等领域。
一、含义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词义 | 容纳不同事物,不排斥异己,强调包容与多元 |
来源 | 蔡元培提出,用于描述大学的学术自由与思想开放 |
适用领域 | 教育、文化、政治、管理等 |
性质 | 多为褒义,表示开放、包容、进步 |
二、常见造句示例
句子 | 说明 |
北京大学提倡“兼容并包”,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。 | 表明学校对不同学术观点的接纳态度 |
这个政策体现了政府“兼容并包”的治理理念。 | 强调政府在政策制定中尊重多样性 |
在团队合作中,领导倡导“兼容并包”的工作方式。 | 表示鼓励成员之间相互理解和协作 |
文化的发展离不开“兼容并包”的精神。 | 强调文化繁荣需要多元文化的融合 |
他为人处世讲究“兼容并包”,从不轻易否定他人观点。 | 描述个人性格中的宽容与开放 |
三、使用注意事项
1. 语境适配:适用于正式或半正式场合,如演讲、文章、报告等。
2. 避免滥用:不可随意用于描述不合理的现象,否则可能失去其褒义色彩。
3. 搭配得当:通常与“精神”、“理念”、“态度”等词搭配使用,增强表达效果。
四、总结
“兼容并包”不仅是中华文化中的一种重要思想,也已成为现代社会治理、教育发展的重要理念。它强调包容、开放、多元,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与文化繁荣。在日常写作和表达中,合理运用这一词语,可以提升语言的深度与广度。